
您所在的位置:首頁>新聞資訊
近期,以“捏捏樂”為代表的解壓玩具憑借柔軟觸感和治愈造型風靡網絡,成為年輕人與兒童的新寵。
然而,多地檢測報告顯示,部分產品甲醛釋放量超標46倍、總揮發性有機物(TVOC)超標50倍,甚至有網紅博主自曝因長期接觸患病停更。
這些看似無害的玩具,實則暗藏多重健康風險。
甲醛超標:呼吸系統的“隱形刺客”
甲醛是一種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列為一級致癌物的有毒物質。檢測發現,部分“捏捏樂”揉捏時1分鐘內周圍甲醛濃度可飆升8倍。接觸后可能出現喉嚨腫痛、咳嗽、流淚等急性癥狀,嚴重者結膜充血或呼吸困難。
甲醛還會破壞免疫系統,長期暴露可能引發慢性呼吸道疾病,增加白血病、鼻咽癌風險,兒童受影響更嚴重。
TVOC超標:全身性健康危機
TVOC(總揮發性有機物)是另一類隱藏在“捏捏樂”中的有害物質,包含苯系物、二甲苯等致癌物。檢測顯示,部分產品TVOC超標50倍,且苯乙烯等基因毒性物質含量顯著。這類物質通過皮膚接觸或吸入后,可能引發以下問題:
1、神經系統損傷:記憶力下降、注意力渙散、失眠;
2、皮膚過敏:接觸性皮炎、蕁麻疹、皮膚潰爛;
3、內分泌干擾:鄰苯二甲酸酯超標136倍,可能誘發兒童性早熟、生殖系統異常;
4、肝臟與造血系統損害:長期暴露或增加肝硬化、白血病風險。
劣質材料:從指尖到全身的“毒鏈”
“捏捏樂”的毒性源于生產環節的失控:
1、廉價材料濫用:工業級PVC、劣質硅膠、再生塑料等成本低廉,但含有過量甲醛、重金屬(鉛、鎘)及塑化劑;
2、違規添加劑:為增強柔軟度,部分產品添加硼砂或未固化AB膠,導致揉捏時釋放有毒氣體;
3、包裝隱患:PVC包裝袋鄰苯二甲酸酯超標149倍,即使更換為普通塑料袋,玩具本體仍持續釋放毒物。
兒童與敏感人群:高危風險疊加
兒童因生理特點更易受害:
●器官發育未成熟:對毒性物質代謝能力弱,微量攝入即可引發健康問題;
●行為習慣:啃咬玩具、手口接觸頻繁,增加有害物質攝入風險;
●長期暴露:學校周邊低價“三無”產品泛濫,兒童可能持續接觸超標玩具。
科學防護:如何避開“毒玩具”陷阱?
1、選購環節“四看”:
●看認證:優先選擇有3C認證、檢測報告的產品;
●看材質:避開PVC材質,選擇標注“食品級硅膠”的產品;
●看氣味:刺鼻氣味濃烈的產品直接淘汰;
●看包裝:要求商家提供食品級尼龍袋,避免直接接觸原包裝。
2、使用環節“三注意”:
●通風放置:新玩具開封后,在通風處晾曬72小時以上;
●減少揉捏:避免長時間擠壓導致毒物加速釋放;
●及時清潔:接觸后立即洗手,避免殘留物經口攝入。
3、健康監測:
●若出現喉嚨痛、皮膚紅腫、頭暈等癥狀,立即停用并就醫;
●兒童頻繁接觸后,可定期檢查血常規、肝功能等指標。